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同空气般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既能成为抚慰心灵的良药,也可能化作伤人于无形的利剑。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遭受的语言暴力会对个体的自尊心、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为帮助学生培养正向语言表达习惯,增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4月24日下午,周口中学开展了以“语言的力量”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次活动由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颜俐丽带领。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颜老师的引导下回忆以往经历,各自在纸上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温暖的话”和一句“伤人的话”,并分享这些话背后的故事和感受。有的同学提到,一句简单的“没事,还有我”曾让自己倍感温暖;而某些无心之言也曾给自己带来深深的伤害。
如果语言能被看见,它会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呢?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用色彩和图形来具象化表达。大家将温暖的话语描绘为色彩鲜艳的花朵、紧密依靠的小人儿,而伤人的话语则被表现为尖锐黑刺或阴云密布。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抽象的语言力量得以具象呈现,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知到不同语言对我们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独特影响。



在接下来的“学会好好说话”环节中,颜老师首先为同学们梳理了语言暴力的四种典型表现:贬低性语言、歧视性语言、威胁性语言和谩骂性语言。通过创设"说人坏话"与"被人说坏话"的双向体验情境,引导同学们设身处地感受语言暴力带来的心理伤害。这让同学们不仅从认知层面理解了语言暴力的危害,更在情感层面引发了深刻共鸣,促使大家主动反思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习惯。此外,颜老师还特别强调,面对恶意言语时既要保持理性克制,也要勇敢维护自身尊严,学会用建设性方式化解人际矛盾。
在活动最后的温情收官环节,同学们通过"互赠夸夸卡"的形式展开了一场特别的互动。每位参与者匿名写下对他人的真诚赞美,将承载着温暖话语的便利贴轻轻贴在同伴背后;同时,也为自己精心制作一张"闪光卡",主动发现并记录个人优点。这个环节既创造了温暖互助的集体氛围,更让同学们在给予赞美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在自我肯定的实践中收获成长,实现了自信心与共情力的双重提升。


本次心理团辅活动通过互动体验、艺术表达和反思分享,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双重影响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同伴间的温暖和支持,更学会了用积极的语言肯定自己、传递善意,构建和谐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