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阵地”构筑法治“新格局” ——金家镇探索基层普法宣传新路径
2025-04-25 12:15:19金家镇作者:杨昌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金家镇以“三协六联”治理模式为抓手,聚焦群众需求、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服务形式,在全镇20个村(社区)及重点场所建成“律守方圆 法治金家”法治宣传微阵地,通过“小支点”延伸普法触角、激发治理活力,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一、聚焦便民服务,打造嵌入式普法场景
针对基层法治宣传“覆盖面窄、渗透力弱”问题,坚持“群众在哪,普法就到哪”的理念,将法治宣传展架精准嵌入警务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群众高频办事区域。每个微阵地集成反诈、禁毒、宪法、民法典等普法资料,同步公示镇村工作人员、派出所及司法所联系方式,实现“普法宣传、便民咨询、线索上报”一站式服务。运行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接收群众法律咨询及线索反馈30余条,法治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二、强化协同联动,构建精准化内容供给链
依托“三协六联”机制中“资源协通”优势,整合综治中心数据平台、派出所警务信息系统、网格化管理资源,建立“风险研判—需求分析—动态更新”闭环机制。例如,针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联合派出所3日内完成全镇展架反诈手册更新;结合铁路建设路段交通事故风险,及时投放交通安全警示案例。2025年以来,共开展专题内容更新4次,推动法治宣传与群众关切、治理难点同频共振,获群众广泛好评。
三、凝聚多元力量,织密专业化普法网络
以微阵地为枢纽,统筹社区民警、基层专员、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专群结合”普法队伍。通过定期培训、任务分派、考核评价等机制,确保普法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例如,司法所每月制定普法清单,组织驻村律师开展“微讲堂”;网格员结合展架内容定向讲解政策;志愿者协助推广“法治射洪”线上平台,引导群众扫码学习。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7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初步形成“阵地有人管、内容有人讲、效果有人促”的良性循环。
四、延伸线上触角,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在实体阵地基础上,同步拓展线上普法渠道。一方面,整合市级“射洪禁毒”“射洪应急”“法治射洪”等9个优质公众号资源,通过展架二维码矩阵实现“一码直达”;另一方面,微信群组定期推送以案释法短视频、法律知识问答等内容。 金家镇法治宣传微阵地建设是深化“三协六联”治理模式的缩影。下一步,本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阵地功能拓展、服务质效提升、长效机制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的基层法治服务品牌,为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乡镇注入动能。
一、聚焦便民服务,打造嵌入式普法场景
针对基层法治宣传“覆盖面窄、渗透力弱”问题,坚持“群众在哪,普法就到哪”的理念,将法治宣传展架精准嵌入警务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群众高频办事区域。每个微阵地集成反诈、禁毒、宪法、民法典等普法资料,同步公示镇村工作人员、派出所及司法所联系方式,实现“普法宣传、便民咨询、线索上报”一站式服务。运行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接收群众法律咨询及线索反馈30余条,法治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二、强化协同联动,构建精准化内容供给链
依托“三协六联”机制中“资源协通”优势,整合综治中心数据平台、派出所警务信息系统、网格化管理资源,建立“风险研判—需求分析—动态更新”闭环机制。例如,针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联合派出所3日内完成全镇展架反诈手册更新;结合铁路建设路段交通事故风险,及时投放交通安全警示案例。2025年以来,共开展专题内容更新4次,推动法治宣传与群众关切、治理难点同频共振,获群众广泛好评。
三、凝聚多元力量,织密专业化普法网络
以微阵地为枢纽,统筹社区民警、基层专员、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专群结合”普法队伍。通过定期培训、任务分派、考核评价等机制,确保普法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例如,司法所每月制定普法清单,组织驻村律师开展“微讲堂”;网格员结合展架内容定向讲解政策;志愿者协助推广“法治射洪”线上平台,引导群众扫码学习。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7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初步形成“阵地有人管、内容有人讲、效果有人促”的良性循环。
四、延伸线上触角,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在实体阵地基础上,同步拓展线上普法渠道。一方面,整合市级“射洪禁毒”“射洪应急”“法治射洪”等9个优质公众号资源,通过展架二维码矩阵实现“一码直达”;另一方面,微信群组定期推送以案释法短视频、法律知识问答等内容。 金家镇法治宣传微阵地建设是深化“三协六联”治理模式的缩影。下一步,本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阵地功能拓展、服务质效提升、长效机制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的基层法治服务品牌,为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乡镇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