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三力”铆“三劲”锻造组工精神

2024-02-28 18:52:05遂宁市河东新区芝溪谷委员会作者:邱敏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2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会议强调,组织部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弘扬严实作风,提高工作质效。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是推动这个部门的有力推手,提高组工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思想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责任在心、使命在肩,要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不断从学习中汲取养分、升华初心、践行使命,主动修炼“三力”铆足“三劲”,在思想和行动中锻造新时代组工干部“三种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组工事业的满意答卷。
       修炼持之以恒的“韧力”,铆足心无旁骛的“钻劲”,锻造“求是精神”。组织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理论性、创新性较强,而组工干部不同于一般干部,对其政治观念、责任意识要求更高,政治工作的成效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组工干部的个人能力。因此,组工干部要成为党性最强、业务最精的干部,必须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时刻保持学习的“钻劲”,成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先行者。要树立学习是第一需要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作为履职尽责的需要。要不断学思践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组工论坛等有效载体,广泛“涉猎”,多渠道“充电补钙”,练好组工干部的“看家本领”,使自己成为知晓政策法规的“活字典”,掌握制度条例的“百事通”。要把学习的出发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各个问题中求得深入的研究,从中心问题着手钻研,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成效上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修炼熟能生巧的“功力”,铆足取长补短的“巧劲”,锻造“工匠精神”。“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所谓精于勤,就是要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政策性和业务性极强。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在党内起着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必须坚决抵制“差不多”“过得去”“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昂扬斗志,把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贯穿工作始终,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生命,练就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组工干部还要勇于担当,把担当落脚到抓实工作上,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干部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敢于啃“硬骨头”,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寸步不让,在难题面前敢抓、在矛盾面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钉子”理念,努力让自己成为“业务小灵通”和“工作多面手”,以“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心态争做新时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组工“巧匠”。
       修炼从容不迫的“定力”,铆足满腔热血的“干劲”,锻造“实干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是工作状态,更是精神境界,实干精神既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新时代的组织工作纷繁复杂,新任务和新挑战也接踵而至。组工干部要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把真抓实干作风贯穿工作始终,养成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维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多调研、摸实情,立足于实、立足于细,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会干、能干”作为本分,“真干、实干”作为责任,“敢干、苦干”作为追求,发扬“安专迷”精神,善于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推动组织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对各项工作锲而不舍地抓、具体实在地抓、精准到位地抓,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以实际工作成效回报组织的培养和党员群众的厚望,在新征程的组织工作岗位上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