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下基层”中与主题教育“双向奔赴”
2024-01-29 18:49:16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作者:陆丽平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总书记深深为民情怀的生动实践。“四下基层”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不谋而合,党员干部要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四下基层”中与主题教育“双向奔赴”,以“四下基层”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学思想”与政策向下“聚民心”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要根据群众需求定制“菜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找准“切入点”“落脚点”,真正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将固定阵地“定点讲”和流动阵地“巡回讲”相结合,主动“送学上门”,把主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新思想讲到群众心坎上,及时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调查研究下基层,让主题教育“重实践”与调研向下“纾民困”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跑遍了所有村,摸清真实情况后,大胆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刚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先调研后决策,亲自倡导、躬身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走出去、沉下去,直奔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要善于顺藤摸瓜、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吗”,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搞清楚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正做到从调查研究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强党性”与信访向下“解民忧”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也是检验群众工作的一面镜子,我们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既要保持“坐诊”的责任感,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把准“脉”、开好“方”。也要深化“出诊”的主动性,带着任务和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将等矛盾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坚持对难点信访事件重点突破,切实打通矛盾调解“最后一公里”。
现场办公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建新功”与办公向下“暖民心”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一切难点堵点都在一线打通,以达到解民忧、惠民生的效果。党员干部要定期下沉基层一线、深入百姓家中、多到工厂车间,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与群众和企业面对面、心交心,了解真实感受,获得原生态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让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在现场就得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拿出解决思路和日程计划,用具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有力推动解决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学思想”与政策向下“聚民心”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要根据群众需求定制“菜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找准“切入点”“落脚点”,真正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将固定阵地“定点讲”和流动阵地“巡回讲”相结合,主动“送学上门”,把主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新思想讲到群众心坎上,及时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调查研究下基层,让主题教育“重实践”与调研向下“纾民困”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跑遍了所有村,摸清真实情况后,大胆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刚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先调研后决策,亲自倡导、躬身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走出去、沉下去,直奔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要善于顺藤摸瓜、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吗”,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搞清楚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正做到从调查研究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强党性”与信访向下“解民忧”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也是检验群众工作的一面镜子,我们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既要保持“坐诊”的责任感,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把准“脉”、开好“方”。也要深化“出诊”的主动性,带着任务和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将等矛盾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坚持对难点信访事件重点突破,切实打通矛盾调解“最后一公里”。
现场办公下基层,让主题教育“建新功”与办公向下“暖民心”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一切难点堵点都在一线打通,以达到解民忧、惠民生的效果。党员干部要定期下沉基层一线、深入百姓家中、多到工厂车间,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与群众和企业面对面、心交心,了解真实感受,获得原生态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让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在现场就得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拿出解决思路和日程计划,用具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有力推动解决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