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工匠”成为新时代“香饽饽”

2023-12-18 11:47:47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作者:陆丽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各地区务必要把人才振兴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把“乡村工匠”培育好、用起来,让他们成为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骨干力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成为新时代的“香饽饽”。
      精准挖掘应用、注重扎根农村,让“乡村工匠”栖身一方乡土,成为“香气绕梁”的“香饽饽”。乡村工匠,顾名思义,主要是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者,必须能长期扎根乡土、甘愿吃苦耐劳,致力于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做好乡村工匠培育工作,要结合各地实际,深入挖掘、精准应用,切实找准要挖掘哪些传统工艺、发掘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并坚持以德艺双馨为选定标准,聚焦能够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和带领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为核心,深入挖掘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乡土能人。“匠气易得,匠心难得”,要精准应用人才,注重扎根农村,选出一批爱农村、懂专业、讲政治、有热爱的乡村建设工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乡村提供人才的有力支撑。
      强化培育扶持、带动产业发展,让“乡村工匠”耕耘一方沃野,成为“芬芳馥郁”的“香饽饽”。乡村工匠,拥有着精于工、匠于行的技艺,他们打造的作品葆有故乡深情、充满基层烟火、饱含故土气息。乡村工匠只有在带着邻里乡亲共同致富的进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培育乡村工匠既要顺应乡土人才成长规律,又要尊重市场规律,把握特色产业发展趋势,迎合本地创业就业需求,让乡村技能人才带动产业发展。要健全乡村工匠培育机制,一方面要鼓励支持乡村工匠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开展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艺,并定期对乡村工匠开展技艺提升、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能力提升培训;另一方面要支持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实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县域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增收。
      加大激励支持、提高社会地位,让“乡村工匠”乐享一方赞誉,成为“千里飘香”的“香饽饽”。乡村工匠来自最基层,又是一支新生力量,因此要完善激励举措,努力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让其荣誉感、获得感更强。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激励表彰。可参照人才政策,对国家级乡村工匠大师、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在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各地多渠道建设乡村工匠专用房,支持鼓励将他们纳入各地人才管理,享受相应的政策优待;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支撑,鼓励返乡青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学生等群体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同时对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工匠工作,并有绝学、绝技、绝活,且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建立职称评定绿色通道,让其获得感更足。
      “栖身一方乡土,耕耘一方沃野,乐享一方赞誉”,卧虎藏龙的“乡村工匠”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和技能,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带动家乡产业兴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相信在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定能为村民们点亮增收的希望,定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