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头凝聚正能量 交心谈心促共同进步

2019-08-21 15:40:00中国基层党建网 浏览次数:

   ——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召开党员民主生活暨交心谈心会

  (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处电)8 月 20 日,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傅志康会长主持召开协会部分党员民主生活暨秘书处工作人员交心谈心会。副会长王正洪、梁高,协会秘书长兼党支部书记阎仕,监事长兼党支部联络员王政洲,组织委员何传长和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换届以来各自在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担当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傅志康同志率先《坚守初心使命 做合格会长》的发言。他说,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和交心谈心会,目的是统一思想认识,真正形成合力和活力,团结一致,认真负责地做好协会新时代的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为扶贫济困、致富奔康献计出力。他讲到:“工作五十年来,由于工作岗位的多次变动,我从做合格教师到合格团员、合格党员、合格干部、合格领导干部、合格农业厅长、合格人民代表、合格政协委员和合格统筹城乡研究会专家委主任,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以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来严格要求自己,用“合格”二字来检验自己的工作,鞭策自己的行为,常常是做不好事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时刻奋发有为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去年 5 月批准退休后,组织上给予了我副省级医疗待遇,我深知这是组织对我退休的最大安慰。我为了以感恩之心回报敬爱的党、伟大的祖国、哺育我成长的人民,今年 4 月经组织批准,我组织筹备协会换届工作,想到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五个多月来,自我检查学习是努力的、工作是认真的、做事是踏实的、为人是正直的、协调是尽力的,紧紧依靠大家成功地完成了省第四届扶贫开发协会的换届工作,顺利地实现新老交替;有序地推进募集资金、物质,努力向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倾斜;积极探索“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的管理模式和办法;对新入会的理事进行了不忘初心使命,学习提升素质,扶贫济困献爱心的专题培训,让理事们自觉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我入党近 50 年来,坚定信仰,不犯错误,乐观朴实,勤奋上进。退休后依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激情,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奔康更是情有独钟,倾力思考和奉献,真正让夕阳的风彩无限美好。既然组织上选择了我,会员们信任我,我选择实干就是选择了责任和担当。人生最美的是夕阳红,我决心和会员们志同道合、心手相连、一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尽力为扶贫济困、致富奔康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真正让夕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听取傅会长的发言后,与会人员备受鼓舞和激励,纷纷坦诚发言,交心谈心,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措施,对协会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会议严肃认真、团结和睦,大家在发言中坚持问题导向,批评诚恳,自我批评深刻,触及了思想和灵魂,达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振奋精神的目的。

  傅志康会长指出,这次民主生活会和交心谈心会,有利于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会议主题突出、刺刀见红,针对问题、查找原因,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真正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和活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勇气的目的。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上的洗礼、政治上的锤炼、情感上的升华、业务上的提升。

  他号召大家都要特别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幸福生活 ,要向“中国好人”、全省“扶贫十大好人”梁高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带着深厚感情,坚持长期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家中精心指导,帮助脱贫致富的吃苦精神;学习他一心帮助农村青年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勤俭朴实、想贫困户之所想,办贫困户之所需,把自己有限的资金捐赠给农牧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一心扑在社会扶贫上,广泛宣传,积极组织企业和个人向贫困地区捐赠资金物资的爱心情怀;学习他深入企业和田间地头,指导和扶持产业发展,以保贫困农民切实脱贫奔康的拼搏精神。与会人员要坚持刻苦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向上的姿态。站位高一些、眼界宽一些、思维敏捷一些、执行力更强一些。坚持学以致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钉钉子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协调,带着深厚感情,尽心尽力地为脱贫攻坚、致富奔康和巩固提升扶贫开成效做实事好事,创造性地为新时代、新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奋力书写扶贫开发协会的壮丽篇章。

  最后傅志康会长以诗来结束他的讲话,旨在共勉:

  坚定理想忠于党,刻苦学习长成才 。

  履职尽责善思考,注重细节抓落实。

  互帮互助同进步,您追我赶比冀飞。

  熟读精思常实践,明朝人物更风流。

(责任编辑:杨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