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党建

以航天精神为炬照亮新时代征程

发布时间:2025-04-24 22:07:49    来源:苍溪县龙王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作者:唐绍勋

       2025年4月24日,当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划破长空,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历史性交汇。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5周年与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的双重纪念,映照着中国航天精神跨越时空的传承。从筚路蓝缕的创业年代到星辰大海的逐梦征程,一代代航天人用自力更生的骨气突破技术封锁,以万众一心的协同凝聚创新合力,凭改天换地的豪情开拓未知疆域。这些精神特质不仅是航天事业的动力源泉,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奋进新征程的行动坐标。党员干部当以航天精神为炬,学其“自力更生”的骨气,锤炼攻坚克难的韧劲;悟其“万人一杆枪”的协同,淬炼团结奋进的担当;践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在新时代征程中锚定目标、脚踏实地。
       以自力更生的骨气铸就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中国航天的发展史本质上是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在物质基础薄弱的年代,科技工作者们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推演数据,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技术方案,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这种不等不靠、自主求索的品格,打破了外界“中国搞不成尖端科技”的断言,奠定了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根基。实践证明,核心技术的突破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施舍,唯有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新时代的科技攻坚更需发扬这种战略定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技术竞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会让我们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创新突破往往需要经历“坐冷板凳”的寂寞和“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只有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环节持续深耕,才能培育出引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以万众协同凝聚团结奋进的集体智慧。航天事业的成功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成果。从总体设计到分系统研制,从零部件生产到综合测试,数以万计的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形成紧密协同的创新网络。这种"万人同操一杆枪"的协作模式,既体现了分工协作的现代工程管理思维,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它启示我们,越是面对复杂系统工程,越需要建立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机制。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同样需要这种系统思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目标,任何单兵突进都可能造成结构失衡。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充分考虑各要素的关联性、耦合性。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才能激发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以凌云壮志锚定民族复兴的奋进坐标。航天人仰望星空的胸怀格局,始终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辩证统一。从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分解阶段性目标,从验证技术路线到实施工程方案,航天事业既保持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迈追求,又坚守着“毫米级精度”的严苛标准。这种战略愿景与战术执行的高度统一,为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供了典范。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保持历史耐心与奋斗激情。航天工程往往需要数十年接续奋斗才能见到成效,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正是破解短视政绩观的关键。党员干部既要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又要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长远目标指引下做好当下工作,在点滴积累中推动质变突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航天精神犹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党员干部当以自力更生的骨气破除路径依赖,以万众协同的智慧凝聚创新合力,以凌云壮志的豪情锚定奋进坐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将航天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践力量,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