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搜索全部
所有栏目
[!--class--]
首 页
资 讯
组织机构
党风廉政
基层党建
党员风采
通讯员来稿
热点时评
文化旅游
艺术家园
乡村振兴
调研专题
视频报道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党建
流金岁月 丹心不改 苍溪中学举办校友郑文虎捐赠特展
发布时间:2024-04-11 10:47:12 来源: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浏览量: 作者:何旭东 曾力
打开展览室,扑入眼帘的是众多的荣誉奖章、工作仪器和各类书籍。一缕晨曦投射进陈列室,泛黄的照片呈现出斑驳的岁月痕迹。一群群学生围绕着各类仪器细细观摩,低声赞叹,这是苍溪中学郑文虎校友捐赠品展览室中最常见的场景。
3月30日,苍溪中学在新校区开展为期两周的郑文虎捐赠作品展览。郑文虎是谁?他与苍溪中学有着怎样的情谊?一场专题展览揭开了谜底。
郑文虎,苍溪中学初1958级校友。中共党员,高级技师、技术专家。任职于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曾获北京市铁路劳动模范、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和北京市技术交流标兵,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刀协和全国技协先进个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技术创新者名录之一。
郑文虎校友工作60多年来,先后实现较大的技术革新250多项,已获专利11项,解决厂内外生产技术难题248项,推广三新成果30余项。编著书42本,总字数逾千万,并在全国性技术等杂志上发表以论文为主的文章80余篇。他退休后初心不改,余热尽献,返聘工厂工作直至78周岁。期间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为了能争取时间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他强忍巨痛,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锻炼,创造了医学奇迹,两月后奇迹般康复。病后著书36本,正式出版19本,为工厂和社会企业义务讲课778小时。除解决厂内外技术难题外,他还在工厂内外推行刀具国产化工作,为国家节约上千万元。虽已85岁高龄,左眼视力不到0.1,右眼视力不到0.2,仍坚持每日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多为人民命倍增。”这是郑文虎鞭策自己工作60年的座右铭。他曾这样解释道:“人总是要死的,假如一个人活60岁,应该为人民干五件好事,可他在60岁中为人民干了十件好事,那就等于活了120岁。”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郑老仍然不忘为民初心,情系教育,心怀母校,将自己的一腔热忱和激情融入到对母校的关心支持上,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光发热。至2024年3月,他为苍溪中学捐赠个人著作、各类图书近4000册,铣刀、车刀、珩磨工具、滚压工具等各类郑老亲自使用或改良的仪器工具上百件,以及个人荣誉奖章、书信、收藏品百余件,耗资10万元为学生购买二胡75把。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种工业用具下方,郑老都细心地用纸条注明了它的用途和特殊意义,实乃用心良苦。
观展的同学络绎不绝,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专注的神情和深深的震撼。“参观了这场展览,我了解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尤其是对郑文虎前辈的无私精神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作为中学生,我们都应该向郑文虎老先生学习,勤奋努力,追求上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同学们的感叹发自肺腑。
近年来,以郑文虎为代表的无数苍中校友,他们虽身在四海,却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变化,挂念着母校的发展。或主动捐款捐物,或回校交流讲座,或大力宣扬学校,他们主动作为,为苍中的发展建言献策,身体力行。
此次展出的这批展品,不仅完整复刻了一个“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全过程,也彰显了郑文虎校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崇高追求,同时也是研究和展示不同时期苍中学子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本次展览,相信全体苍中人定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建设者的工匠精神和奉献品格,凝聚奋进力量,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早日实现“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奋斗目标。
推荐新闻
热门资讯
1
习近平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致贺信
2
全国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汪洋主持并讲话
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4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
5
习近平向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
6
习近平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就中比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李克强同比利时联邦首相德克罗互致贺电
7
习近平在承德市考察调研
8
习近平等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9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10
习近平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备案号许可证:
蜀ICP备2021016699号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