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达州党建

渠县总工会以“工会所能”服务“发展所需”

发布时间:2025-04-07 19:43:57    来源:渠县总工会    浏览量:   作者:贾宇娟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渠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渠县总工会立足职能定位,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举措,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优化就业服务、维护职工权益、凝聚发展合力等方面精准发力。一季度,渠县总工会通过系列务实举措,助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35%,为经济“开门红”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
       渠县总工会坚持将思想引领融入经济主战场,通过典型示范、文化浸润增强职工使命感。
       一是弘扬劳模精神。举办“劳模工匠进企业”宣讲活动3场,组织省级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分享成长故事,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设立“劳模创新项目孵化基地”,支持劳模牵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8个。
       二是培育工匠文化。开展基层“最美劳动者”评选活动,通过短视频、海报等形式宣传一线职工风采。在县经开区打造“工匠风采墙”,展示职工创新成果,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浓厚氛围。
       三是筑牢思想阵地。依托“职工之家”“爱心驿站”等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等活动15场,引导职工将个人成长融入全县发展大局。
       二、激发职工创新活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渠县总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劳动竞赛、技能提升、技术创新为抓手,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是深化劳动竞赛,点燃生产热情。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县总工会在轻纺服饰、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竞赛,覆盖企业120余家,参与职工超2万人次。中顺洁柔(达州)纸业有限公司、四川旺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工会通过设立“产能先锋岗”“质量标兵岗”,引导职工在生产一线比效率、比质量、比贡献。例如,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在竞赛中单月产能提升18%,产品合格率达99.5%,为订单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夯实人才支撑。针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工会联合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开办“订单式”技能培训班,重点培训数控加工、新能源技术、电商运营等紧缺工种,累计培训职工2000余人次。同时,推动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技术骨干300余名,助力企业破解“技工荒”难题。
       三是搭建创新平台,释放技术潜能。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产业联盟等载体,县总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和“五小”创新活动。一季度共征集创新成果62项,其中“智能生产线改造方案”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用后,单线成本降低12%,效率提升19%,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
       三、优化就业服务保障,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针对一季度企业用工“季节性短缺”和“结构性矛盾”问题,县总工会主动作为,构建“精准对接、全程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余场,发布岗位信息3万余个,帮助3500余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渠县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室12个,全方位服务群众返乡创业;依托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创立“宕渠护工”“宕渠裁缝”“宕渠美业”“宕渠农机手”四大劳务品牌。
       二是强化重点群体帮扶。针对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工会推出“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开展“零工驿站”贴心服务,提供灵活就业岗位200余个。同时,联合金融机构为创业职工提供低息贷款支持,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200余个。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本地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设置定向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一季度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50余人,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人才缺口。
       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县总工会坚持维权与服务并重,以“三化”举措筑牢发展根基。
       一是源头参与制度化。推动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商机制常态化运行,参与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施办法》等文件,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管理。一季度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指导15家企业签订工资专项合同,惠及职工1000余人。
       二是矛盾调处高效化。建立“工会+法院+人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充分利用“12351”职工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平台,一季度成功调解劳资纠纷3起,化解率98%,实现“小事不出厂区、大事不出园区”。
       三是关爱服务精准化。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一线劳动者1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15万元。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设立“职工健康驿站”,提供免费体检、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职工全身心投入生产。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