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收官之际,渠县有庆中学派驻有庆镇九龙村工作队联合村支两委发起“香椿产业富民行动”倡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帮扶合力,以特色农业产业破解老龄化村社发展困局,用实际行动诠释 "授人以渔" 的帮扶深意。
产业振兴破题老龄化村社发展困局

有庆镇九龙村作为典型的劳务输出型村社,60岁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 82%,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土地撂荒、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该村是渠县有庆中学的帮扶村,学校党政多次召开联席会,商讨富民强村策略,先后选派该校优秀党员王萧、廖勇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校党总支书记杨勇多次带领校党政人员走村串户进行调研,探索该村可持续发展的富裕路;协调上级,会商村两委,达成共识:发展劳动强度低、经济价值高的早熟香椿产业,既能盘活闲置土地,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据测算,200 亩香椿基地建成后,预计亩均收益 6000 元,户均增收超 400 元,可直接带动该村416户1800名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
社会力量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看到村民因凑不齐医保费暗自抹泪,我深知产业振兴才是治本之策。”驻村第一书记 渠县有庆中学后勤处主任廖勇在倡议书中真情写道。这一发展思路迅速得到多方响应:被评为“中国好人”的渠县公安局张经国警官率先捐赠数千株优质苗木,村民闫涛自发捐赠 3000 株,县人武部、有庆派出所、有庆法庭等单位干警积极参与认捐。更令人动容的是,部分在外乡贤通过“云认养”方式支持家乡产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现已受捐并分发给农户栽种了8000余株苗木。爱心接力还在持续加入中。
授人以渔彰显帮扶新内涵
此次产业帮扶打破传统“输血式”帮扶模式,构建“政府引导 + 社会参与 + 农户主体”的长效机制。村民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 通过“土地入股 + 劳务参与”模式,既能获得保底收益,又能通过田间管理提升技能。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驻村工作队创新“苗木认捐 + 医保代缴”联动机制,将捐赠物资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产业造血”与“民生兜底”的双轮驱动。驻村工作队带领乡亲们完成香椿苗的种植,在学校教职工中推销香椿产品和该村的农副品,持续增加农户收入,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正如村民王大爷所言:“这一棵棵香椿苗,种下的是希望,长出的是黄金致富叶。"
和煦春风吹拂渠江两岸,九龙村的香椿正抽芽成长。这场始于苗木捐赠的爱心接力,正在演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它不仅是资源的汇聚,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文明的传承。诚邀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这场绿色革命,让香椿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常青树”,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田野间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