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举就业之力,为全域添彩
发布时间:2024-09-25 22:41:48 来源:宣汉县人社局 浏览量: 作者:陈洪波
今年以来,宣汉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致力“四个三”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添砖加瓦。
“三举措”为企引才,保障用工增定力。一是高校招引。立足化工园区重点企业缺少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员工的情况,组织正达凯、赣锋锂业等企业到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专门招引化工类人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名。二是社会直引。精心筹办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周”“百日攻坚”等为主题的系列招聘活动,采取网络招聘、现场招聘、微招聘等形式,组织浙川两地120余家企业参与,累计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2.5万名群众现场咨询,达成求职意向1400余人。三是异地回引。主动对接县教育局、县招办,对866 名近五年内宣汉籍就读化工、机电类高校学生点对点发送短信“群英汇” 邀请柬,大力回引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浙川东西部劳务协作、川渝合作等机制,组织宣汉重点企业到浙江舟山、重庆城口和石柱县等地,举办招聘会,成功回引120人返宣入企就业。
“三步走”培训提能,促进就业增实力。一是贴近产业定任务。结合全县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现状,聚焦能源化工、金属新材料、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产业技能需求,联合县财政局、县农服中心制发《宣汉县2024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将4600人次培训任务分解为“管办分离”培训、主管部门牵头培训、行业部门自主培训三类,工作任务明晰,培训推进有序。二是全面规范抓监管。采取定期检查、经办机构实地督查等方式,对培训对象、培训情况等常态化监管;依托就业V3.0系统和培训监管平台对开班审查、教学监督、结业审核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监管;严格培训补贴申领、审核、公示、拨付等制度,加强与残联、医保等部门信息数据比对,确保领取培训补贴人员精准合规。三是立足就业抓服务。将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组织参训学员积极参加技能等级评定,定期向培训学员推荐优质岗位,发放最新岗位清单和求职登记表。常态化落实“培训+就业”服务,鼓励学员培训后积极就业,打通就业培训“最后一公里”,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双提升。
“三层级”建强体系,织密网络增合力。一是县级放权直通社区。全面实施优化城市治理服务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一核四翼”行动,深入推进“社区通办”服务,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职业指导等7个事项下沉到县城15个社区,设专窗、定专人办理就业创业服务事项,满足群众就近就地办事需求。二是乡镇建站延伸扩面。在全县37个乡镇(街道)规范建设乡镇(街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服务窗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精准开展就业援助、求职登记、岗位推介、就业信息台账实名制管理、业务代办等事项。三是村级设点全域服务。围绕建成“半小时服务圈”目标,根据村级产业发展和人口密度等情况,在4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建设就业综合服务点,健全规章制度,配备设施设备,发放办事指南,确保广大群众生活在哪里、就业创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三载体”落实政策,服务发展增动力。一是专员服务入企业。建立县级领导结对帮扶企业工作机制,配备“企业服务专员”对口联系企业、定期上门服务;梳理人社领域惠企政策22条,通过召开座谈会、入企宣讲等方式,定向推送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共13次;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岗位信息台账,组织招聘活动,全面服务企业发展。二是专题宣讲进社区。组建就业政策宣讲队,深入东乡街道、蒲江街道城市社区和胡家、普光等乡镇,组织群众以“普及就业创业政策,助力万家共筑梦想”为主题,采取院坝会形式面对面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现场设置政策咨询台,开展“一对一”政策问答,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三是专栏解读惠公众。精心梳理创业扶持、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后的补贴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困难人员兜底性就业保障等惠民惠企政策,开设民生系列栏目《温暖人社面对面》,通过电视台、宣汉融媒、宣汉动态抖音官方账号等平台,向公众从政策内容、办理流程、高频疑问等方面进行专题解读,有力促进广大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了解掌握,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