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3 18:00:00 来源:达川区逸夫小学 浏览量: 作者:程晓萍 黎玲伶
教研之花,伴着桂香,静静绽放。9月15日逸夫校园迎来了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青年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通过优秀教师的专业知识讲座,以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这次展示活动历时三天,涵盖语文,数学,综合多门学科。12位青年教师同台献课,6位老师作专题讲座。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艺术。
语文组
唐艳老师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语言亲切自然,教学构思精巧,孩子们在老师引领下饶有兴趣探索植物的奥妙。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堂课被罗晓莹老师演绎得妙趣横生,课堂紧扣“总也倒不了”设置悬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开启孩子的想象之旅。
“霜叶红于二月花”,张中平执教的古诗《山行》,借助课件创设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体会到诗情,诗景。轻松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多了几分欢悦。
《丁香结》这堂课,程小萍老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引领孩子解读文本,肆意想象,在层层铺垫中,让学生在悄无声息中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遇见语文你就遇见了最美的自己。李玲君老师的讲座《语文,最美的遇见》字字珠玑,深刻揭示了语文的真谛,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是文字,是文学,更是文化,讲座阐述了大语文观理念,呼吁我们如赵旭老师一样,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杨帆老师的专题讲座《微笑传真情 和谐绘美卷》,从教师与自然的和谐、教师与职业的和谐、教师与自己的和谐三个方面来诠释教师的和谐就是恬淡洒脱,气定神闲。 从而告诉我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三尺讲台也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
数学组
李春燕在《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实现了计算教学从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习动机的实践模式的转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探究新知。
《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堂课,邓春霞干净准确的数学语言,缜密的数学思维,体现出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乘加、乘减》课堂中,黄丽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朱琪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通过画一画,指一指,折一折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唐绍辉老师的讲座《思考发掘深度 细节决定成败》,他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要充分发掘思维训练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上课之前只有把教学细节做好,心中有数,课堂才能水到渠成,心定神闲.
郑军老师针对“高年级数学教学时,孩子们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这一困惑,做了一堂《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经验交流,他认为:要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深度地理解教材是前提,成为孩子的朋友是关键,敢于在孩子面前示弱是策略,夸张地表扬孩子很重要。
科学组
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源于猜想。晏琪艳老师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现象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寻根就底,通过实践探索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科学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郑晓燕老师所执教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实践、获取有价值的结论。整堂课体现了“生为主,师为辅”这一教学理念。
张伊老师执教的《观察叶》,立意为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系列课堂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张艳老师执教的《拱形的力量》,巧妙的运用四个结构性实验,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拱形承重的奥秘。
科学呼唤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赋予老师的责任。如何上好科学课?郑小玲老师的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活动的步骤和要领》,从科学实践活动的含义、科学实践活动的选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如何撰写活动报告几大方面作了细致入微的阐述。
科学的本质在于发现。谢长廷老师的讲座《小发明欣赏》,深刻诠释了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本次课堂展示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机会,有力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者,在淬炼中成熟,得到升华;听者,在领悟中沉淀,得到收获。
(责任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