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7 16:15:00 来源:大竹县审计局 浏览量: 作者:张川
近年来,大竹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省、市审计机关和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促进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推动各地各部门科学发展为目标,创新审计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分析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拓展审计宽度,提升综合能力和工作效率,取得一定成效。
一、用活数据,创新工作方法
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计算机审计在经责审计中的运用。全面梳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种类,规模情况,收集、整理财务数据和各类业务数据,如耕地地力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助等补助资金的上报及打卡数据,充分利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账套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对采集的补助资金的发放、到位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查找疑点,确定重点抽查对象,开展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核查,发现虚报冒领耕地地力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未分配到农户等问题。
二、吃透政策,拓展审计宽度
按照中央、省、市、县工作要求,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问题,积极创新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更好地积累总结经验,创新采用“1+N”审计模式,率先探索将履行环保职责纳入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同时重点关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强力推动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任务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一是率先探索在经责审计中对自然资源资产和环保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2017年我局就探索性开展试点工作,印发了《201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探索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的检查。积极联系环保部门,将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纳入审计组,将领导干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过程中审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环保职责的情况。二是重点关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关注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措施的落实、扶贫对象的确定,以绩效为目标,审计扶贫脱贫成效,关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审计保障和监督作用。
三、改进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注重审前调查了解。到组织部、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索取有关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被审计单位的线索反映材料,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实施审计项目前,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通过座谈、收集文件资料等方式积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工作动态以及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背景、权力权限、经济活动等情况;积极收集了解与被审计单位职能相关的法律或行业规定,分析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漏洞。
二是注重部门协作。加强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咨询政策,到行业主管部门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法规政策以及监督执法的检查处理情况。同时,积极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或检察部门。
三是注重把握重点,开展“清单”式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根据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纪要)、政府投资项目台账等资料进行梳理,形成“三单”,即《领导干部决策清单》《政府投资项目清单》和《问题清单》。抓住领导干部行权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将与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重点审查,合理分配财政财务收支账务审计的精力,更加注重对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加大走访调查力度,拓宽会议记录、管理制度等基础资料收取范围。
四、学好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审计业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力度,一是强化业务交流,开设业务交流会,由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组成宣讲团,讲解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对2019年经责审计规定和新的文书格式等内容进行了专门培训,总结交流审计方法、技巧、心得等,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审计能力。二是加大培训学习,组织审计干部积极参加省、市审计机关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同时通过网络在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等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学习经责审计中的典型案例,增长了业务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三是强化实战练兵,选派审计干部参与审计署、省厅、市局经济责任项目审计,先后参加了审计署实施的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区长经济责任审计、省厅实施的对省工商局局长的经责审计、市局实施的内江市东兴区、平昌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等项目,通过审计项目实战,以审代训,开拓了眼界,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鼓励年轻干部挑大梁,给审计人员压担子,让年轻审计人员多当主审,激励他们自学,发挥潜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实力。
(责任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