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8 17:30:00 来源:宣汉县委组织部 浏览量: 作者:陈盛忠
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宣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示精神,以驻村帮扶工作为主抓手,管好用好帮扶力量,积极创新帮扶方式,促使全县帮扶力量扎根在基层、奉献在农村,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实现了从“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到“全省减贫人数最多的县”的重大转变。
化统筹指挥,汇聚帮扶合力。38名县级领导牵总示范,每人带头联系1-2个乡镇,联系帮扶4-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4户贫困户。联系县领导对联系乡镇以及分管领域内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联系乡镇和分管领域脱贫攻坚出现问题,县领导在县委常委会上作公开检讨。每名县领导每周到联系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累计不少于2天,并至少住1晚,协调项目资金,入户走访慰问,解决实际困难。135家帮扶单位下沉帮村,统筹选派单位特点、工作优势,因村施策、因人定村,把“最能打胜仗的人”选派到脱贫一线,帮扶211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员649名、农技员211名,涌现出了“木瓜书记”屈德胜、“三味书记”刘毅等鲜活典型。1.4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全员结对到户,组织动员干部职工与5.7万余户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责任人在常态开展入户走访基础上,因户定制帮扶措施,帮助发展脱贫增收项目,落实帮扶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通过合作开发、产业推动、定向就业等途径,促进结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
强化监督管理,压实帮扶责任。紧扣脱贫攻坚总体安排部署,制定“年初冲刺、年中监测、年末决战”的阶段路线图,挂图作战、稳步推进。2019年初印发《宣汉县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帮扶干部大冲刺行动方案》,明晰冲刺路径、明确冲刺目标;年中结合全省“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找准查实帮扶短板,以查促改、边查边改;年末针对帮扶问题整改情况,详细制定巩固提升决战方案,明确到人,落实到户。建立全覆盖联合督导体系,组建县脱贫攻坚片区特派员督导组、帮扶工作专项督查组、行业督导组,分别负责对乡镇、县级帮扶单位、行业牵头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实行“白牌”提醒、“黄牌”警示、“红牌”追责三级问责机制,每月对帮扶单位进行一次拉通排名,结果予以全县通报。建立以联系县领导包村、帮扶力量带户,县“5+2”成员单位主抓主管、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派员单位协助管理的制度体系,健全帮扶力量分层分类定期培训机制,制发《从严从实推进帮扶工作“十二条措施”》《宣汉县帮扶工作指南》,全方位、立体化促进帮扶力量到位、责任落地、任务见效。
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帮扶活力。县财政统一保障贫困村驻村工作经费2万元/年/村,非贫困村驻村工作经费每年1万元,驻村帮扶干部生活补助标准每人80元/天,为每名驻村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购买15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同时,做好因公负伤、不幸去世驻村干部的慰问抚恤工作,及时为2名不幸去世帮扶干部落实抚恤金160.64万元,并安排专人负责对其家庭联系帮扶。出台《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十一项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意见》,从评先选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教育培训、人文关怀等多维度、多层次构建激励体系,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联系县领导和派员单位定期开展慰问关怀、谈心谈话工作,解决驻村干部实际困难,确保干部安身安心。大力选树帮扶先进典型,编撰推广《第一书记富村三十六记》,有效促进帮扶力量学有典范、做有榜样。在示范带动下,全县57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2名第一书记先进事迹被国务院扶贫办、《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推介点赞。
强化作用发挥,提升帮扶实效。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民意大走访”,1.4万余名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常态走访,心贴心与群众沟通交流、面对面收集意见建议,帮助贫困户制定落实帮扶规划、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创新开展“同吃一顿饭、同扫一次地、同过一次节、同创一个好、同圆一个梦”的“五同”情感大交流活动,举办文艺巡回演、干群联欢坝坝宴,以真情和真心拉紧干群距离、融洽干群关系。整合部门帮扶力量,统筹各类资金25.68亿元,集中开展农村公路联网工程、饮用水安全等“七大攻坚行动”,创新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广厦行动”,累计消除农村危房、土坯房和泥夹墙房14.43万户;新建及硬化农村公路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的村通硬化路;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00余处,解决了20万余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问题;累计实施211个贫困村农网改造、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电力、通信和网络“三个100%”全覆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田间党校”“院坝课堂”等形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牛、药、果、茶、菌”等五大特色产业,诞生了“药材大王”李永太、“脆李专家”姚文太等一大批创业致富能手。持续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每年对模范户和达标户分别颁发特制红灯笼;广泛开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充分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消除“等靠要”思想。
(责任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