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3 17:13:00 来源:达川区人社局 浏览量: 作者:覃姗姗 王红梅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公共服务基础
一是定期专题研究。根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定期研究群众满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工作,常抓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分析研究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疑难。
二是深入乡村调研。成立达川区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认定领导小组和联乡包片工作组,重点针对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乡镇(街道)、中心村(社区)服务平台运行不畅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对31个乡镇(街道)全面摸排,掌握人社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对硬件滞后、业务不清、覆盖不全的进行补充规划。目前,全区31个乡镇、94个城市社区、318个行政村共建人社基层服务站点277个,实现了区、乡两级人社服务所100%达标,村级站点100%建成覆盖。三是专项资金匹配。达川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人社“一号工程”建设,近三年来,共匹配区级财政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为全区乡镇(街道)服务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系列必需设施设备。为保障设施设备的有效使用,区人社局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产权移交书,确保了设备的专岗专用和归属维护。
(联乡包片工作组实地调研查看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二、强化队伍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形象
一是设公益性专岗。针对基层工作人员不稳定性,流动性较强,量身定制乡镇人社公益岗位,为每个乡镇安排至少1名公益岗位人员,专职从事人社服务工作。建立人社服务站所工作人员库,适时更新掌握人员流动情况,保证有人做事、找得到人做事。依托温暖人社“七大行动”,深入实施“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常态化开展“人社大讲堂”,提升人社队伍综合素质。并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中心村示范村人社经办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让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与工作要求所匹配。二是创新探索AB岗。区、乡服务所建立健全人社服务“AB岗”工作制,有分工,有合作,AB岗相互支持,及时顶岗、补岗,特殊时间能补得上、顶得起,确保工作有序衔接推进。三是严格考评机制。将日常监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通过实地查访、询问群众、业务考核等方式对业务经办人员业务能力、窗口素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结合“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建立问责机制。每年在全系统开展公共服务标兵评选,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行业作风更优更好。
(达川区“社保e缴费”社保、银行一体化服务点)
三、强化亲民服务,更显公共服务温度
一是完善便民设施。在机关办公区域、各服务大厅增设爱心座椅、爱心药箱、便民雨伞等,分区设置填单区、自助打印台、咨询引导台;充分发挥服务大厅引导员作用,大厅工作人员统一着装、配证上岗,树立严肃认真的对外形象。公布股室职能、公示办公分布图、更新窗口标识牌,让办事群众直观明了第一时间找准服务窗口,切实让老百姓感受人社温暖和宾至如归的体验。开展特色服务,以关注特殊对象为重点,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服务上开设“绿色通道”,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提示牌,为特殊人群提供政策咨询和快捷便利的个性化服务。在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好中差”评价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优化服务流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社服务事项,动态调整人社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全方面压缩办事时限,精简办理手续。精心印制便于携带的《人社公共服务政策便民口袋书》4万余册,深入街头巷尾、企事业单位开展人社政策宣传,达到了人社政策宣传全覆盖。进一步以智慧“互联网+”服务群众,包括社保“e”缴费系统、社保人脸识别验证app等,多方面实现信息互通,智慧办公。三是推行微笑服务。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改变工作作风,用微笑传递温暖,用微笑化解矛盾,并对窗口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月终评选“窗口服务明星”,形成“比赶超”良好势头。
(责任编辑:陈睿)